居住美國期間,曾經任職IBM、杜克大學醫院、Verizon Business等大、中、小企業的 TS Media Group執行長貝克菜表示,昨天網友轉PO一篇外國人發言攻擊台灣創業環境的新聞「老外不願在台灣創業 11點原因超中肯」看到了非常生氣。

 

打臉老外!創業人怒:台灣不缺情緒性發言.jpg他指出,光是台灣的地利跟先天條件,就打趴了半個世界,希望藉此導正「台灣創業環境不友善」的觀念並帶來正面的能量,決定寫一篇文反擊:

 

台灣,我只能說,是一個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創業天堂(除了一些金流跟政策上的小困難要克服)。

 

天時:台灣鼓吹創業風,政府補助很多,再加上台灣的稅率跟歐盟,美國相本,簡直不能比。地利:創業,不外就是兩種,服務型創業跟產品電子商務。

 

我先說服務型的創業好了(非我強項,所以可能不是100%正確)。 新創服務型創業大部份一開始是沒有營利的,所以比較需要多一點的資金才能夠轉動。 (服務架設,人才跟第一批使用者的獲得)

 

人和:接觸過這麼多的外包後,我發現臺灣的人才,「絕對」不輸歐美人才,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產品規格要開好,然後你要做某方面的引導。(也是一個領導人該做的事)

 

台灣在技術,的確是落後歐美一小節,但是我不認爲這是人才不夠優渥,我個人認為是因為語言上的障礙。很多技術跟服務其實先開發出來的都是歐美,所以最早期只會有英文資源。畢竟英文不是台灣的母語,所以台灣工程師在接受上還是會感到某方面的吃力。但是只要技術一成熟,開始被翻譯成中文時,台灣人在迎頭趕上的速度,及之後的轉向開發,真的是看了都會覺得吃驚。

 

台灣在技術,的確是落後歐美一小節,但是我不認爲這是人才不夠優渥,我個人認為是因為語言上的障礙。很多技術跟服務其實先開發出來的都是歐美,所以最早期只會有英文資源。畢竟英文不是台灣的母語,所以台灣工程師在接受上還是會感到某方面的吃力。但是只要技術一成熟,開始被翻譯成中文時,台灣人在迎頭趕上的速度,及之後的轉向開發,真的是看了都會覺得吃驚。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神級的工程師,他們英文講不好,可是看API文件、國外論壇、甚至原文書籍,幾乎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們也知道,很多新資訊只有國外有,他們知道要去哪裡挖掘。這些,就是台灣人才強大的地方。所以,你只需要做某方面的引導。

 

另外一點,不用我說各位也知道,美國請一個工程師,我之前住北卡跟德州,一個工程師的薪水一個月15萬台幣跑不掉,更別說矽谷了。國外請一個,台灣可以請三個。

 

CP值來講,台灣簡直是爆表。國外請個全端的月薪要25萬台幣起跳,我台灣可以直接切開,請個設計,前端跟後端,一個月了不起 15 萬,只要溝通做好,一樣如魚得水。有多少外商公司是直接把RD創業團隊設在台灣,理由再明顯不過了。

 

接下來講產品電商型創業。電商型創業的成敗,決定在於你的產品有沒有市場,所以找產品,是你電商創業的成敗關鍵。

 

美國這幾年很流行阿里巴巴找貨,Amazon寄倉型的微創業,這模式創造了不少成功的美國公司。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可是各位知道這模式有多大障礙嗎?

 

很多大陸工廠英文不好,外國人中文不行,溝通是個問題。阿里巴巴上很多騙子收了錢直接消失。阿里巴巴上很多爛工廠,出了貨完全不符合規格。還有產品到歐美的運費?

 

可能很多人沒辦法知道有多少外國人走這條路是鎩羽而歸。去各大Amazon創業論壇、facebook群組走一圈,不難發現這些問題比比皆是,同樣戲碼天天上演。

 

我美國朋友就很怕工廠騙他們,請我去幫他們溝通,出機票錢請我去幫他們驗貨。 就只因為他們真的沒有這個本事自己到一個語言完全不通的國家去做這樣的事情。

 

各位有想過這些細節,對一個新創的電商公司有多重要嗎。基本上這些細節是可以直接左右一間新創公司的生死。可是對台灣來說,這就是我們的地利。語言通,溝通完全不是問題。

 

大陸很多產品展,直接飛過去看。找產品,直接進一票進來測試,成本運費都不太高。工廠產品製造好,直接飛過去驗貨,不好直接拒收重做。

 

在台灣創業,你可以直接把你的風險用最少的錢跟精力降到最低。 這邊(創業環境)可能不好,但是光這邊的地利跟先天條件,就打趴了半個世界。風險控管,不就是創業起步最重要的嗎?

 

再來是第一批使用者的獲得。服務型創業也好,電商創業也好,等你產品好了系統蓋好了,你要做的就是獲得第一批使用者跟開始找人買你的產品。

 

我們今天是創業,不是開課,開課很簡單,舉個手旗子搖一搖,課就滿了。可是創業不一樣,我們要做的是把我們創造出來的產品/服務,送到每個需要的使用者手上。我們要做的是征服世界。

 

第一批產品、服務出來時,最難的是什麼?找出你的產品、服務客戶群輪廓。這時候你要下廣告,用廣告來換取數據資料,要知道到底哪些人會買單你的產品跟服務。

 

你要執行的是AARRR裡面的A,給各位一點廣告費上的細節好了。東南亞的廣告費是台灣的一半,歐美的廣告費是台灣的2.5倍到3倍。台灣起步,產品、服務輪廓,客戶群都抓定了,再去擴散到其他東南亞國家,最後再以優化好的廣告,網站跟穩固的基礎去打歐美,或許民俗風情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會用同樣產品跟服務的客戶群差異不會太大。

 

各位知道這樣走,可以為剛創業的你,省下多少錢嗎?今天我沒有家財萬貫,我沒有天使投資,我是一步一腳印的走,我只能走精實創業路線,在台灣成立了兩間公司,台灣的環境跟廣告費讓我覺得資金上真的完全不是太大問題,因為風險可以沈穩控管,人才CP值高,廣告費便宜讓新公司容易獲利。

 

對於懂中文的你跟我,在這塊寶島上佔盡了這邊的天時地利人和,你真的覺得還有比台灣更好的創業地方嗎?可能矽谷吧,如果你的目標是加入別人的創業團隊或是你有龐大的資金想要拉攏第一線的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12130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